廣告

2025 年 11 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彙整

Windows 7 旗艦版 ”在安裝時實現“多版本選擇”?!

Windows 7 旗艦版 ”在安裝時實現“多版本選擇”?!

沒有錯,測試過後真的可行喔!!!

 

=====================================================

無論是用系統光盤,還是用虛擬光驅,進入Windows 7安裝界面後,Windows 7 RTM 7600.16384沒有安裝選項是事實(安裝後即是旗艦版);Windows 7 RTM 7600.16385有安裝選項也是事實(包括:旗艦版、專業版、家庭高級版、家庭普通版和簡易版)。如若講其中隱藏著什麽“秘密”的話,其實就是一個僅只“51字節”小文件的存在與否:是它充當了“開啟”和“關閉”安裝選項的“鎖”和“鑰匙”——

讓我們進行一個“成功率為100%”的實驗:用光盤鏡像管理、編輯軟件“UltraISO”打開“Windows 7 RTM 7600.16384”光盤鏡像,刪除sources下的ei.cfg文件,另存為新的光盤鏡像。用這個重新生成的光盤鏡像進行安裝,就會出現“旗艦版、專業版、家庭高級版、家庭普通版和簡易版”五種版本的安裝選項窗口。

附:ei.cfg文件內容:
[EditionID]
Ultimate
[Channel]
Retail
[VL]
0

————如有興趣,不妨一試。預祝成功!

網路提供者都不接受指定的網路路徑

A B兩台電腦互相PING的到,但是互相的網路芳鄰無法連線,會出現 網路提供者都不接受指定的網路路徑,可是A B連其它台電腦都正常,網路上所有方式都使用過…………..最後解決的方式,到裝置管理員內,把兩台網路卡 Driver移除後重新讓系統抓取安裝一次,解決了,馬X,下班了還搞了我兩個多小時………………..

網路第二層VLAN介紹

以前上過網路課程,知道有VLAN這個協定,可以將交換機的PORT切割成虛擬網段,最典藏的運用就是大公司分部門別,可以有效讓廣播封包的問題降低,讓網路更有效率。

因為沒有實做過,看過這篇文章後才發現,原來切VLAN若是交換器與交換器的串接,就要用到 Trunk ,不怕您笑,之前我還以為Trunk是合併頻寬用的,直到最近有需求,想找合併頻寬的相關文件,才發現有其它方式,如  LACP 802.3ad協定………………….

 

文章出處:http://www.netadmin.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1002020020

延伸多實體區域網路區段 增加網路組織彈性
善用指令 有效管理虛擬區域網路

clip_image001

網管論壇

文.胡凱捷

clip_image002

虛擬區域網路是網路管理之中很重要的範疇,因為虛擬區域網路,我們可以很有效地管理企業內部的區域網路,而不用在實體的分配上做更動,只需要做邏輯上的管理即可。

clip_image002[1]

虛擬區域網路,英文叫Virtual LAN,簡稱為VLAN(以下稱為VLAN)。不少讀者應該已經大略明白VLAN的概念,但是如果一家大型企業要設定VLAN,IT人員肯定會忙到暈頭轉向。比較大型企業的VLAN,因為交換機設備(Switch)很多,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好的管理模式與相關的指令,網管人員才能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做最有效的管理。如果某台交換機設備能夠自動地對其他的交換機設備做VLAN的設定,那該有多好。使用VTP就可以完成這樣的夢想。本文主將詳細介紹VTP協定,並說明如何透過VTP有效地管理VLAN。

VLAN簡介

也許有些讀者還不瞭解VLAN是什麼,為了讓所有讀者都能完全明白這篇文章所要著重的主題,筆者還是稍微介紹一下VLAN。

一個VLAN是由一群終端機器組合而成,例如一堆使用者的PC設備,而這些VLAN中的機器通常擁有相同的特性,而這特性並不需要與這些機器的所在位置有任何的關係。此外,VLAN技術也允許把一台交換機設備的埠分成幾個群組,並可以針對每個不同的群組套用不同的設定。

換句話說,VLAN是可以在邏輯上區分不同的廣播網域,而這樣的廣播網域可以延伸到多個實體區域網路區段,因此VLAN技術可以增加網路組織的彈性。

舉例來說,假設現在要為一家大型企業組織整個網路設計,假設希望將整個大型網路區分成幾個小型的網段,而每個網段都是針對不同的使用者,例如,工程師應該存取同一個網段的網路,而銷售人員可能會存取另一個不同的網段,但尷尬的是,工程師可能橫跨很多個樓層,同樣地,銷售人員的電腦位置也處於多個樓層,此時,如果希望根據實體的電腦位置來區分不同的網段,想必是一件相當累人的事情。

這個時候就要使用VLAN技術來區分不同的網段,可以把工程師全部分到同一個VLAN中,而把銷售人員集中到同一個VLAN中,這樣就不用牽扯到實體的網路連線而達到網段區分的效果。當然,也可以根據公司裡的各個單位來區分網段,或是根據各種其他的區分條件。

VLAN最重要的概念—Trunk

其實VLAN的相關理論頗多也頗複雜,這裡當然無法整個介紹,但讀者若對整個VLAN不是很瞭解,至少要明白VLAN的Trunk在VLAN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瞭解Trunk,才能明白VLAN的資料傳遞方式。

一般來說,若在眾多的交換機設備之間架設VLAN,則只有同一個VLAN中的電腦才可以互相傳遞資料,在交換機設備內部,事實上是透過限制資料的轉送來達到這種VLAN的資料傳遞過程。當交換機設備收到資料之後,會根據學習過的MAC位址對應表來決定資料要送往哪個埠。

如果沒有學習過,則預設會flooding到所有的埠,這是因為預設上所有的埠都屬於預設的VLAN之中,也就是所有的埠都屬於同一個VLAN,因此這樣的flooding動作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若有分割VLAN的話,就不能這樣做了,因為這樣做就會把某個VLAN的資料送往其他的VLAN,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交換機設備會了解哪些埠是屬於哪個VLAN,而且限制flooding時只能送往同一個VLAN。

當VLAN的資料要跨越多個交換機設備傳遞到其他交換機設備所連接的同一個VLAN時,就必須使用Trunk技術。因為交換機設備之間只會用一條網路線連接起來,而這條網路線必須要能傳遞承載所有VLAN的資料,為了達到這種需求,在設定這種交換機設備之間的連線時,就必須設定成Trunk類型。

Trunk主要有兩種:分別使用802.1Q協定以及ISL協定。簡單來說,Trunk會在資料中增加一個標籤(也就是Tag),用來表示目前這份資料是屬於哪一個VLAN,貼上標籤之後,再把這份資料傳到另一台設備,另一台設備收到之後,再根據這個標籤得知這份資料是屬於哪個VLAN,然後把這份資料送往所屬的VLAN。這就是Trunk主要的工作,所以這個Trunk必須能夠傳送所有VLAN的資料,反正也不會搞混,因為都會在資料上貼上標籤。

VTP協定介紹

當設定VLAN時,會有很多指令必須執行,對於每個交換機設備和交換機設備上的埠都要作相對應的設定,但如果使用VTP協定,就可以一次更改數個設定,而且在一個大型網路中,在某一台交換機設備上做設定,就可以讓這台交換機設備幫忙「告知」其他交換機設備,並指揮這些設備套用新的設定值。聽起來相當神奇,但是VTP在VLAN管理中就是可以發揮這樣的功能。

VTP的全名是VLAN Trunking Protocol,VTP是運作在OSI網路七層協定中的第二層,也就是Data Link Layer。請注意,VTP協定是只有Cisco交換機設備才會支援,其他品牌的交換機設備則沒有。

VTP協定主要是可以建立一套機制,以便在Cisco交換機設備之間做訊息交換的動作,而VLAN的相關資料就是可以透過這樣的機制互相傳遞到別台Cisco交換機設備上,以便達到Cisco交換機設備之間的VLAN資料同步。

這些所要同步的資料當然都是經由Cisco交換機設備之間的trunk連線來傳遞的,所以在某台Cisco交換機設備上做了VLAN的設定動作,VTP協定就會將這樣的VLAN設定與其他的Cisco交換機設備達到同步。這些同步的VLAN設定包含VLAN的增加、移除與VLAN名稱的設定。VTP協定不僅加快了VLAN設定動作,也能避免設定VLAN時所可能造成的設定失誤等等。

另外,VTP協定還定義了VTP domain,只有位於同一個VTP domain底下的Cisco交換機設備才能互相同步VLAN資料,而預設上Cisco交換機設備是不屬於任何一個VTP domain之中,除非管理者加以設定。如此一來,就可以把一家大型企業中的所有Cisco交換機設備依照需求先分成好各個群組(Group),而每個群組都設定成一個VTP domain,所以同一個VTP domain就可以互相傳遞並同步彼此之間的VLAN資料。

假設現在有五台Cisco交換機設備,其VTP domain的值與連接關係如下圖所示:

clip_image003

A、C與D三台Cisco交換機設備都處於D1這個VTP domain之中,而B和E這兩台Cisco交換機設備被分派到另一個D2的VTP domain中,如果要在Switch A設備上新增一個VLAN,因為C和D都與A處於同一個VTP domain中,所以C和D這兩台設備也會依據情況來做VLAN資料的同步動作。至於為什麼說「依據情況」呢?因為這要看A、C和D這三台交換機設備的角色為何而決定,後面會詳細說明。

Cisco SwitchVTP所扮演的角色

前面提到VLAN的設定資料同步是依據情況來進行的,意思是要看每一台Cisco交換機設備在VTP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來決定的,也就是這些設備所設定的模式。每一台Cisco交換機設備所能設定的模式,一共有三種選擇:

1. Server模式
2. Client模式
3. Transparent模式

以下就分別針對Server、Client、Transparent這三種模式來加以說明。

Server模式

Server模式是預設的模式。若要在設定成Server模式的Cisco交換機設備上做任何的VLAN設定,這台Server模式的設備就會把所作的任何改變傳遞到位於同一個VTP Domain下的所有Cisco交換機設備。

所以,在Server模式的Cisco交換機設備上可以建立新的VLAN、修改既有的VLAN、刪除VLAN,而Server模式的設備會把所改變的VLAN設定傳遞到其他設備上,也會在自己的設備上儲存這樣的設定,並儲存在NVRAM之中,當然Server模式也會同步由其他設備傳遞過來的VLAN設定值。

Client模式

在Client模式上的Cisco交換機設備所能做的事情就比較少了。在這個模式中,管理者無法建立新的VLAN資料,無法修改VLAN資料,也不能刪除VLAN資料,也不會在自己的設備中將VLAN設定值儲存在NVRAM之中。

事實上,這個模式的設備可以做的就只能被動地做同步動作,根據別台設備傳遞過來的設定做同步。

此外,就是再把別台設備傳遞過來的VLAN設定值再次傳遞到別台Cisco交換機設備上。

Transparent模式

讀者可能會想,那這樣一來的話也只能在Server模式上設定VLAN資料,可是Server模式又會把這些資料全部丟到別台設備上,強迫別台設備和Server模式做同步。基本上是這樣的沒錯,但是VTP協定提供了第三種模式:Transparent模式。

在Transparent模式中,管理者可以新增VLAN資料、修改VLAN資料,以及刪除任何的VLAN資料,但是這些所做的改變只會影響到自己本身這台設備,Transparent模式並不會把這樣的設定值丟到其他設備來做同步的動作。

雖然Transparent模式比較特異一點,但是它仍然會把別台設備傳遞過來的VLAN設定值再次傳遞到別台Cisco交換機設備上,而且也能把VLAN設定儲存在自己設備中的NVRAM。

談到這裡,也許讀者已經有點混亂,筆者在這裡整理出以下這樣的表格,也許讀者就能一眼看出各個模式的差異以及所支援的東西有哪些:

clip_image005

舉例說明VTP各種角色的功能

底下舉例說明這三種模式的真正運作的流程,先看下面這張網路架構圖:

clip_image006

接著,將以上面的網路架構為例,分別說明建立VLAN以及自動傳遞這些VLAN設定兩種不同的方式。

Server角色建立/修改/刪除VLAN設定

假設現在有五台Cisco交換機設備,Switch A的VTP角色為Server,而Switch B、D和E的VTP角色都是Client,至於Switch C的VTP角色為Transparent,並且這五台Cisco交換機設備都是屬於同一個VTP Domain之中。

如果目前在Cisco Switch A上建立VLAN 1和VLAN 2兩個VLAN,則因為Switch A的VTP角色是Server,因此Switch A會把這兩個新的VLAN設定轉發給鄰近的交換機設備Switch B和Switch C。

Switch B因為是Client的角色,所以Switch B不但把這樣的VLAN設定值套用到自己的設備,也會把設定轉發給鄰近的交換機設備,因此Switch B會把VLAN設定轉發給Switch D。

而另一邊的Switch C因為是Transparent角色,所以Switch C也會把VLAN設定轉發給Switch E,但是卻不會套用這樣的VLAN設定值。

不僅新增VLAN設定是套用這樣的傳遞方式,同理,修改和移除VLAN設定也是用一樣的傳遞方法。

Transparent角色建立/修改/刪除VLAN設定

假設是在Switch C上新增一個VLAN 3,由於Switch C是Transparent的角色,所以當然可以在這台設備上新增∕修改∕移除VLAN設定值,但是Transparent角色的交換機設備無法主動發送自己的VLAN設定值而只會轉發,所以由Switch C設備上所建立的VLAN 3只有Switch C自己才知道。

現在各位讀者應該都能感覺到,Transparent角色聽起來其實有點自成一格,既不套用其他設備所傳來的VLAN設定值,也不願意和其他交換機設備分享自己設定好的VLAN設定值,但是卻也不會阻礙其他設備互相分享VLAN設定的動作。

所以對整個網路而言,Transparent角色的交換機設備是「透明」的,所以才叫做Transparent,這樣應該就很容易地記住這角色所帶來的意義。

Transparent所帶來的這種情況看起來雖然有點特殊,但是用途卻也蠻廣泛的。舉例來說,如果希望重要的伺服器不要受到其他交換機設備的VLAN設定值所影響,就可以把這些重要的伺服器連接到Transparent角色的交換機設備上,這樣一來就將問題解決了。

詳細同步方式

前面提到過,這樣的VLAN設定值只會在同一個VTP domain中作同步,而傳送的時機是每隔五分鐘各個交換機設備就會做一次同步的動作,或是當VLAN設定值有任何改變的時候也會立即做同步的動作。

而傳送同步資料的方式,是採用multicast的方式來傳送,這每一次的同步資料,稱為VTP advertisement。

在每一次所傳送的同步資料中,會加上一個revision number,也就是版本號碼,以便於讓各個Cisco交換機設備知道現在所接收到的同步資料是比較新的,還是比較舊的資料,而根據這樣的資訊來決定是否要採用新的同步資料。revision number的值越大,代表所包含的VLAN設定值越新。

當Cisco交換機設備收到由其他設備所傳來的同步資料之後,第一步會先確認這份同步資料是不是由同一個VTP Domain中的交換機設備傳送過來的,接著會比對密碼等資訊(如果有設定密碼的話),最後則比較revision number。因此,revision number也是VLAN同步資料中最重要的資料之一。

每當Server模式的Cisco交換機設備改變VLAN的設定值,要傳送VLAN設定值給其他設備進行同步時,會先把這個revision number加1,然後再把同步資料送出。

而其他Cisco交換機設備收到這個同步資料時,會先比對revision number,如果所收到的同步資料中的revision number比儲存於設備中的revision number值還大的話,就會把所收到的設定值覆蓋掉原本儲存於設備中的設定值。

而因為Transparent模式的Cisco交換機設備不希望其他交換機設備同步到它所設定的VLAN設定值,所以由Transparent角色所產生的VLAN設定值同步資料的revision number永遠為0。

若要讓revision number從零開始重新計算,必須執行delete vtp指令,如下所示:

Switch_406>enable
Enter Password: Switch_406#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_406(config)#delete vtp

VTP最佳化

VTP協定其實還可以做最佳化的動作,根據前面提到的流程,各位讀者一定了解到如果某一台Server模式的Cisco交換機設備對VLAN做了新的設定動作,所有其他的交換機設備都必須根據這個新設定值做同步的動作,無論其他交換機設備有沒有這樣的VLAN都會做同步,所以其實還蠻費事的。因此,VTP有辦法可以針對這點來做最佳化的動作,只要開啟VTP Pruning即可。

詳細最佳化的過程如右上:

clip_image007

根據以上這個網路架構圖,假設目前有六台Cisco交換機設備,其中Switch A和Switch E各接有位於VLAN 1的伺服器,而現在Switch A想變更VLAN 1中的設定,而Switch B、D和F這三台設備都沒有接到VLAN 1的設備。

照理說,Switch B、D和F都不需要針對Switch A這台設備對VLAN 1所作的變更做同步的動作。若開啟VTP Pruning模式,各個Cisco交換機設備就會自動辨識出這三台交換機設備不需要做同步,所以VLAN設定值的同步資料也就不會送到這些設備之中。而這種最佳化的動作也可以增加網路的使用頻寬。

另外必須注意的是,VTP Pruning最佳化設定只能在Server模式的Cisco交換機設備上設定,Client模式和Transparent模式都不能設定。

VTP pruning最佳化的設定指令如下:

Switch_406>enable
Enter Password:
Switch_406#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_406(config)#vtp pruning

如果想關閉VTP pruning設定,只要在指令前面加上no關鍵字即可:

Switch_406(config)#no vtp pruning

設定VTP的指令

在設定VTP之前,必須要先了解VTP的預設值是如何才知道要更改哪些設定值。預設的VTP設定,因不同的Cisco交換機設備而不同,也依據不同的Cisco IOS版本而有差異。

其中,Cisco Catalyst 2950交換機設備的VTP預設值如下所示:

VTP Domain名稱:無
VTP模式:Server
VTP密碼:無
VTP Pruning模式:關閉
VTP Trap:關閉

VTP密碼預設是關閉的,管理者可以選擇性地設定VTP密碼來保護VTP的管理。如果在相同VTP domain中的其他Cisco交換機設備沒有設定相同的密碼,則不會同步由其他設備所傳來的VLAN設定資料。設定VLAN的步驟如下:

1. 設定Trunk
2. 建立VLAN
3. 將埠設定到各個VLAN之中

其實在第一步驟之前,還可以選擇性地設定VTP設定,當然也只有Cisco的交換機設備才有辦法設定VTP。而設定VTP的相關指令有以下幾種。(以下的指令都是用Cisco Catalyst 2950交換機設備為例子來說明,因為這款是比較常見的Cisco交換機型號)

建立VTP Domain

建立VTP Domain的指令如下所示。設定VTP的指令都是使用vtp關鍵字,後面若接上mode關鍵字代表要設定VTP模式,也就是所扮演的角色,最後模式的關鍵字可以是server、client和transparent等。

而「vtp domain」指令則是用來設定這台交換機設備要加入到哪一個VTP Domain之中。「vtp password」指令則是用來設定密碼。

Switch_406>enable
Enter Password:
Switch_406#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_406(config)#vtp mode transparent
Switch_406(config)#vtp domain DOMAIN_1
Switch_406(config)#vtp password CISCO
Switch_406(config)#vtp pruning Switch_406(config)#end

如果是設定成transparent模式,還可以透過以下的指令將這些設定值儲存起來:

Switch_406(config)#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檢視VTP設定

設定完VTP指令之後,接著可以用以下這些指令來檢視VTP設定是否成功:

Switch_406#show vtp status
VTP Version                                 : 2
Configuration Revision                       : 0
Maximum VLANs supported locally : 64
Number of existing VLANs              : 17
VTP Operation Mode              :Transparent
VTP Domain Name          : DOMAIN_1
VTP Pruning Mode           : Disabled
VTP V2 Mode                 : Disabled
VTP Traps Generation              : Disabled
MD5 digest    : 0x7D 0x6E 0x5E 0x3D 0xAF 0xA0 0x2F 0xAA
Configuration last modified by 10.1.1.4 at 7-23-06 20:21:22

執行「show vtp status」指令之後,就會顯示出以上這些資訊。其中,VTP Version的值若為1,代表是乙太網路使用的VTP,如果VTP Version為2,則代表可以給乙太網路和Token Ring網路使用。但是,即使支援Version 2,也可以選擇是否要運行在Version 2上。

由上面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VTP V2 Mode的值是Disabled,代表並沒有運行在Version 2上。通常在這輸出結果上最常觀察的值就是VTP Operation Mode和VTP Domain Name,用來檢視這台Cisco交換機設備是扮演什麼模式,以及檢視目前處於哪一個VTP Domain。

最多就是再留意Configuration Revision,這就是之前所談到的Revision Number,因為這裡把VTP Operation Mode設定成Transparent,所以為了不讓其他Cisco交換機設備同步到這台設備所設定的VLAN設定值,Transparent模式的Configuration Revision都一定是0。

檢視Trunk設定指令

在使用VTP協定來同步各個Cisco交換機設備的VLAN資料之前,必須記得要先設定成Trunk模式,而若要檢視與Trunk相關的設定,其檢視指令如下:

Switch_406#show interface fa0/11 switchport
Name : Fa0/11
Switchport : Enabled
Administrative Mode : trunk
Operational Mode : down
Administrative Trunking Encapsulation : dot1q
Negotiation of Trunking : On
Access Mode VLAN : 1 (default)
Trunking Native Mode VLAN : 1 (default)

執行以上的指令之後,可以顯示出這個埠關於Switchport的詳細設定,其中,若看到Administrative Mode的值是trunk,代表trunk已經設定成功,而從Administrative Trunking Encapsulation也可以看出這個埠是使用哪一種trunking協定。

另一種檢視Trunk設定的指令如下:

itch_406#show interface fa0/11 trunk

Port  Mode             Encapsulation  Status       
Native      vlan
Fa0/11     desirable      802.1q         trunking         
1
Port  Vlans allowed on trunk
Fa0/11  1-4094

Port  Vlans allowed and active in management domain
Fa0/11     1-13

這個指令可以讓管理者用不同的觀點來檢視這個埠的Trunk設定值。這個指令比較不同的地方是,可以看出這個埠對於Trunk設定的模式,例如是desirable還是auto等等。

檢視VLAN設定指令

下面這樣的指令可以用來檢視VLAN設定是否成功,也可以顯示VLAN相關的設定值:

Switch_406#show vlan id 2
VLAN     Name               Status       Ports
————————————————————————————————–
2      VLAN_KC      active       Fa0/2, Fa0/12

VLAN     Type SAID        MTU        Parent      RingNo    BridgeNo Stp   BrbgMode       Trans1     
Trans2

————————————————————————————————-
2       enet  100002     1500        -       -       -       -       0      0

這個指令的語法是「show vlan id」後面再接上VLAN的ID,就可以顯示指定的這個VLAN的詳細設定值,如果忘記ID的話,也可以使用「show vlan name」這個指令,後面再接上VLAN的名稱。

由上面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出,可以查出有哪些埠已經被指定到這個VLAN中,以及看出目前這個VLAN是啟動還是暫時關閉的狀態,不過同時也顯示了許多其他更進階的資訊。因為這些資訊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再一一為各位介紹,因為很多是給其他種類的VLAN使用,例如SAID是指Security Association ID,是給FDDI Trunk專用的。

如果各位讀者想看比較精簡的輸出結果,可以執行「show vlan brief」這個指令,這個指令可以一次顯示出所有VLAN的名稱、狀態以及有哪些埠屬於這個VLAN等等,如底下所示:

Switch_406#show vlan brief
VLAN     Name       Status       Ports

————————————————————————————

1      default      active       Fa0/1, Fa0/2

2      vlan2        active       Fa0/3, Fa0/4

3      vlan3        active

4      vlan4        active

1002        fddi-default       act/unsup

1003        token-ring-default     act/unsup

1004        fddinet-default  act/unsup

1005        trnet-default      act/unsup

上面這樣的輸出就簡單多了,各位讀者會發現到有一些奇怪的VLAN也名列其中,像是1002到1005這些VLAN,這些都是屬於系統預設的VLAN,是給FDDI和Token Ring網路專用,這裡略過即可。

檢視VLAN中的STP設定

最後,讀者免不了也想知道在某個VLAN中的STP設定值到底是如何,如果想知道這樣的資訊,可以執行以下這個指令來顯示STP設定值:

Switch_406#show spanning-tree vlan 2

VLAN0002

Spanning tree enabled protocol ieee

Root ID    Priority     2         Address   0008.20fc.a840

Cost 31         Port  12 (FastEthernet0/12)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Bridge ID Priority     32770 (Priority 32768 sys-id-ext 2)         Address   0008.a445.9b40

Hello Time 2 sec Max Age 20 sec                    Forward Delay 15 sec Aging Time 300

Interface   Role Sts   Cost Prio.Nbr   Type

——————————————————————————————–

Fa0/2       Desg        FWD       100  128.2       Shr
Fa0/12     Root FWD       19    128.12     P2p

上面的指令就可以看到VLAN 2的STP設定值,由以上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出Fa0/12這個埠是這個VLAN的Root Port。

此外,可以看到在VLAN 2這個STP中,Root Bridge的Priority值是2,而目前這一台Cisco交換機設備的Priority是32770,同時也可以看出Root Bridge的MAC位址是0008.20fc.a840,而自己這台Cisco交換機設備的MAC位址是0008.a445.9b40,所以這台Cisco交換機設備並不是這個STP的Root Bridge。

CCNA考試中也常出現這樣的輸出結果,然後要應考者知道這台設備是不是STP中的Root Bridge,或是使用哪一種STP協定,從輸出的第二行,可以看到最後面寫著ieee的字樣,所以也可以從這裡得知這個STP是採用IEEE 802.1d的STP協定。

結語

經由這一篇文章的介紹,各位讀者應該就能夠了解Cisco交換機設備的VTP該如何設定,也完全清楚其內部觀念與使用時機。Cisco交換機設備最大的重點就是STP和VLAN,若能完全了解這兩大重點並記下指令,對Cisco交換機設備的認識就已經非常足夠,尤其是對於要準備CCNA的讀者而言,更是不能錯過的重點。而對於VTP的認識與活用,更是網路管理人員不能錯過的主題。

自製便宜的-電子白板

今天正在找FreeNAS使用軟體架 RAID 5 硬碟損壞的處理方式,結果那個BLOG內還有這篇文章!

可以在投影布上輸寫文字、繪圖,Jack!真是太神奇了!

http://media.ttes.ntct.edu.tw/blog/?p=947

http://kentxchang.blogspot.com/

 

推薦自制筆DIY

http://kentxchang.blogspot.com/2009/12/led-pen.html

FreeNAS 0.69RC1 重建硬碟(SoftRAID 5)

文章出處:http://media.ttes.ntct.edu.tw/blog/?p=1059

15 Dec 08 FreeNAS 0.69RC1 重建硬碟(SoftRAID 5)

上星期五晚上,在家裡習慣性的檢查學校FreeNAS主機,發現無法由FreeNAS的網頁管理介面檢視硬碟資訊內容,從遠端重新開機後就再也無法登入FreeNAS的網頁管理介面,心裡大約有個底:這一台FreeNAS主機掛了!星期一一到學校,馬上查看了一下,原來是其中有一顆資料硬碟故障了,導至系統主機無法開機,停留在BIOS畫面。

這一台FreeNAS主機的資料碟共有4顆,做軟體RAID5,正好可以利用此機會觀察:

1.如果故障一顆硬碟時,主機的資料是否依然存在沒有損失。

  • 略過主機BIOS的步驟,強迫進入FreeNAS主機系統,開機完成後。登入FreeNAS網頁管理介面:『磁碟』–『管理』的畫面,其中有一顆硬碟狀態顯示『遺失』,軟體RAID顯示『DEGRADED’(降級)。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 進入『磁碟』–『掛載點』的畫面。按下『重試』,顯示『OK’後,softraid硬碟會重新掛載,裡面的資料檔案就可以再重新檢視了!

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7

2.更換新硬碟後,FreeNAS系統如何重建SoftRAID 5。

  • 將FreeNAS系統關機,故障的硬碟換下,換上一顆容量相同的新硬碟。FreeNAS重新啟動,此時FreeNAS並不會自動重建新硬碟,必須手動加入Raid5。
  • 進入FreeNAS的網頁管理介面:『磁碟→管理』將之前故障的硬碟資訊移除,新增新的硬碟資訊。

clip_image009

注意:新增時要將介面中最下面『已格式化之檔案系統』選擇『軟體RAID’選項。

clip_image011

clip_image013

  • 進入FreeNAS的網頁管理介面:『磁碟→軟體RAID’,選擇『RAID5』,再點一下畫面中的次標籤『工具』選項。
  • 選好『Volume名稱』,選擇新的硬碟,下一個「insert」的命令。

clip_image014

  • 相同的管理介面,點選『資訊』,可以看到新的硬碟正在同步重建。

clip_image015

  • 在『管理』的畫面中也會看見softraid硬碟顯示『REBUILDING’的狀態。

clip_image017

等到新硬碟同步重建完成後,FreeNAS主機裡的資料檔案又可以重新享有RAID5的保護了!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

新竹水田街,電腦維護工讀生,需小客車駕照,有興趣的與我連絡,謝謝。

2010 03 02~

新竹水田街,電腦維護工讀生,需小客車駕照,有興趣的與我連絡,謝謝。

roger  at  infinity.idv.tw

NAS與iSCSI

最近很火紅的兩個網路應用,可以連到下面看看,透過FreeNAS + VM即可測試這個火紅的方案。

 

http://tw.network01.net/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96&forum=8

PC透過HDMI接52吋LCD電視

最近想在店裡使用PC透過HDMI介面連線到52吋LCD電視,想一次把影像與音效透過HDMI傳送,就像NB那樣,原先的顯卡並沒有HDMI介面,本想直接買DVI轉HDMI,可是音訊的部份好像就要另外接線處理,想想還有塊主機板+AMD 3000+CPU,加上這張舊卡 NVIDIA 7900GS 準備組另一台,接上家裡的42吋電漿電視吧,電漿電視較早期,只有VGA介面,看看PPS打打遊戲也夠用!於是就到賣場晃,找尋ATI 4670系列時看到喬帝(lantic)?! 蝦米碗糕?可以吃嗎?原來是新的廠商,還標榜HDMI可直接輸出影像與音效,嗯,看看價位23xx,外加一條 大通 5米 HDMI線材就買回家了,會挑4670是因為它不用額外再接電源,價位中下,但是3D效能我目前玩的遊戲都可以勝任。

http://www.lantic.com.tw/?FID=9&CID=31

A4670D3-1GDVH

型號:A4670D3-1GDVH
晶片:ATI Radeon HD4670
製程:55nm
記憶體容量:1GB DDR3
記憶體頻寬:128bit
核心/記憶體頻率:750/ 1400MHz
輸出接口:DVI / D-Sub / HDMI
耗電量:59W
尺寸:168*100*38mm

HDMI 5米線材是最長的,但是千橋萬橋最後才成功橋出線長剛好可以接上電視與PC的走法,真希望能再長一點,安裝好顯卡與安裝官方附的驅動程式後,電視怎麼沒畫面?!已經調成延伸桌面也是沒有,HDMI 1  ~ HDMI 2影像來源來回切換,埃………那ㄟ安呢,看我老爸臉上寫著:遜畢了………..真想挖地洞躲起來,後來直覺上次幫朋友NB處理HDMI的問題,就出在驅動程式,怪了,找不到官網呢,yahoo搜尋不到,也沒想到用手打網址,就直接殺到ATI官網抓最新的版本下來安裝,安裝完ATI官網Driver後發現有問題,沒有ATI顯示管理員,一按顯示內容就當機,後來使用ATI軟體移除管理員把所有元件都移除後,重新安裝一次,就正常啦,電腦螢幕與電視螢幕同時顯示,但是聲音呢?跑到控制台音訊輸出選項,只看到主機板的音效輸出選項,但是硬體裝置管理員確定有HDMI Audio的裝置,後來又到ATI官網抓HDMI Audio音訊驅動程式,安裝完畢後,果然可以在控制台音訊輸出裝置看到HDMI AUDIO的選項,選用後就可以直接使用電視喇叭發出音效啦!!螢幕最多可調成1920*1080,畫質一級棒啦,越來越接近藍光拉~~哈哈。

顯卡+線材3000有找,可讓我使用52吋LCD看PPS,打線上遊戲,因電視與電腦螢幕剛好是面對的,配合羅技無線鍵盤滑鼠,空間與方向都不再是問題,看18禁只能等店面拉下來時…………………………起是一個爽字了得!!

OpenOffice 3.2開始開放下載

如果大家都能改用 OpenOffice 就好了,就不用再受微X的鳥氣………….一套OFFICE要1萬多塊…………..,不過新版本還沒有繁中版,維護的團體請多多加油^^

================================================================================================

OpenOffice 3.2開始開放下載

文/蘇文彬 (記者) 2010-02-23

新版OpenOffice加快程式啟動速度,以及對ODF文件格式及其他辦公室文書軟體格式的支援。

OpenOffice.org開始開放最新版OpenOffice 3.2版免費下載,強化程式啟動速度,以及對ODF文件格式的支援。
開放免費下載的OpenOffice 3.2目前提供英、日、義、俄、法、荷、德、愛爾蘭、希臘等多種語言,支援Linux、Mac、Windows與Solaris等作業系統,不過OpenOffice 3.2還未支援繁體中文,簡繁體中文下載最新版本只到3.1版。
相較於舊版,新的OpenOffice 3.2強調更快的啟動速度,以Calc試算及Writer文書程式為例,與一年前發表的OpenOffice 3.0版相比,OpenOffice表示啟動時間降低了46%。
另外,新版本也改善若干軟體功能,包括強化了對ODF(Open Document Format)1.2標準文件格式的支援,以符合OASIS ODFF/OpenFormula的規範。當使用OpenOffice 3.2製作文件時,軟體會自動偵測文件是否符合規範,並對不符規範的文件進行修復。
OpenOffice 3.2也改善了對其他office軟體專有文件檔案的支援,例如密碼保護的Microsoft Office XML文件檔案等等。而OpenOffice 3.2中Calc試算程式也新增功能,包括增加表格模組選擇、改善表格的自動填寫及剪貼功能。
隨著OpenOffice推出10週年,目前為止全球共有3億次下載量,去年10月OpenOffice.org官方即慶祝該網站1億次下載。而在OpenOffice 3.2版釋出之後,3.3版預計今年6月推出,11月再推出3.4版。

USB 3.0 引爆千億商機

還滿期待這個規格,但是硬碟的傳輸速度是不是真的可以到達目前USB2.0的10倍速度,個人滿是問號,如果硬碟透過USB3.0可以達到10倍傳輸,那真的是太好了,目前電腦的效能,總是卡在硬碟的傳輸速度,沒有進展,所以再快的CPU,再快的記憶體,遇到需要透過硬碟讀取資料,還是殺雞用牛刀阿……………..

 

==============================================================================================================

有著超高速傳輸速度的USB3.0,有機會在短時間內取代USB2.0,成為USB主流傳輸介面。全球各科技大廠目前正積極投入USB3.0相關技術開發,準備搶攻已暌違8年的USB規格世代交替千億商機。
USB3.0商機目前在市場上究竟有多熱?觀察上個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中,USB3.0相關技術與產品的展出盛況,就可以知道這個新世代傳輸規格的驚人魅力了。
負責USB規格制訂的「USB設計論壇」(USB-IF),不但在會場內特別設立了USB3.0展示專區,參展的廠商更是個個來頭不小,包括日本NEC、睿思科技(Fresco Logic)、德州儀器(TI)、富士通(Fujitsu),以及國內IC設計服務大廠智原、USB控制晶片廠創惟,都展示了它們最新研發出的USB3.0晶片解決方案。
不只是晶片大廠積極表態,就連隨身碟、記憶卡與硬碟廠商也都是精銳盡出,紛紛秀出使用USB3.0傳輸介面的最新產品。像是全球最大的記憶體模組廠金士頓(Kingston)、快閃記憶卡龍頭新帝(SanDisk),以及創見、威剛、勁永等國內記憶體模組廠,都展示出可以超高速傳輸的USB3.0產品。全球最大的硬碟製造商希捷(Seagate)當然也不會在這場USB3.0盛會中缺席。
另外,就連華碩、技嘉、精英與微星這四家主機板廠,也都推出可以支援USB3.0的主機板。這些科技大廠就在CES展上聯手炒熱了USB3.0將取代USB2.0規格的世代交替話題。
根據研究機構IDC的預估,二○一○年USB3.0晶片需求量為一千兩百四十五萬顆,一一年則有機會一舉躍升至一億顆。此外,Digitimes Research也預估○九年到一五年,USB3.0出貨量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八九%,一五年的出貨量則將挑戰二十三億個,商機上看千億元。
正因為USB3.0的前程似錦,才讓全球各科技大廠皆摩拳擦掌,準備搶攻這個劃時代傳輸技術的龐大商機。
快十倍的超高速傳輸速度
USB3.0又叫做超高速USB(SuperSpeed USB),顧名思義就是在傳輸速度上,較前一代的USB2.0(高速USB,Hi-Speed)高出許多。根據USB設計論壇制訂的標準,USB3.0最大的傳輸速率為每秒五Gbps,比起USB2.0的最大傳輸速率每秒四百八十Mbps,速度整整快上十倍之多。
以目前最火紅的賣座3D電影《阿凡達》來說,這樣一部高畫質藍光影片的檔案容量大約為二十五GB,如果使用USB2.0介面,將影片從電腦存取至外接式硬碟或記憶卡,可得花費十四分鐘的時間;假如把USB2.0介面換成USB3.0介面,則只需要七十秒,就可以快速存取完成。
USB3.0這樣的超高速傳輸介面,不只可為消費者帶來檔案傳輸的「飆速」體驗,還能提供雙倍電源供應,以及內建電源管理的機制。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柴煥欣指出,「USB3.0規格的最高供電量,從過去USB2.0時代的五百毫安培,一口氣提高到九百毫安培。」換句話說,使用USB3.0介面作為充電接頭的電子用品,充電時間將可節省近一半以上。
不過,USB3.0的高傳輸量與高供電量特性,也代表著「高耗能」,因此業者在設計USB3.0控制晶片時,導入了智慧型節能設計,讓USB3.0介面在閒置時不會耗費任何電力。在進行低量傳輸時,就採低耗能模式;如果必須進行大量高傳輸時,才會切換至高耗能模式。也因此聰明的USB3.0介面將會因應傳輸量的需求,隨時進行「電源管理」,可說是頗具綠能概念的新設計。
然而,在新舊規格進行世代交替之際,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絕對是「目前使用的所有USB2.0介面,在USB3.0時代到底還能不能使用呢?」答案是肯定的!「USB3.0可向下相容至USB 2.0介面,完全支援舊規格裝置,」拓墣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究員莫積良表示,未來USB3.0將可順勢接收USB2.0介面的產品市場。
英特爾扮演關鍵角色
回顧USB2.0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USB2.0技術從二○○○年四月誕生之後,在短短四年內,滲透率就超過八成。USB2.0之所以能在市場上迅速普及,關鍵就在於英特爾迅速將USB2.0傳輸技術導入南橋晶片當中。南橋晶片可說是個人電腦中相當重要的元件,包括硬碟機、光碟機、音效、USB介面等控制晶片,都會彙整進南橋晶片中。正因為英特爾的表態支持,USB2.0才能在PC市場快速滲透。
正因為過去的經驗,科技業這回也將英特爾的態度,視為USB3.0商機能否迅速引爆的關鍵。外界也引頸期盼,英特爾能依照先前規劃的時程,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支援USB3.0的南橋晶片。然而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歐特里寧(Paul Otellini)在CES展上對於USB3.0話題卻異常低調。英特爾亞太區技術行銷服務事業群執行總監黃逸松也透露,USB3.0商機能否在今年起飛,還是得看市場需求面,目前英特爾正積極研發,但推出時程依舊無法透露。市場上就揣測,英特爾可能得遲至二○一一年才會推出支援USB3.0的南橋晶片。
英特爾的延遲推出,會是USB3.0商機起飛的大利空嗎?其實不見得。現在反而有很多「等不及」的終端產品製造商,正積極尋求與在主端(Host)控制晶片已完成研發的NEC及睿思科技合作,如此一來,即使沒有英特爾提供的南橋晶片,桌上型電腦與NB依舊可以搶先支援USB3.0介面。
各方業者積極搶進
看好USB3.0的發展前景,國內不少IC設計業者,早在USB設計論壇於○八年十一月制訂USB3.0標準後,就積極投入相關研發工作。像是IC設計服務大廠智原,就是最早布局,也是最積極的廠商。智原甚至還與睿思科技結盟,共同推出主端USB3.0控制晶片,要搶先在全球晶片龍頭英特爾前,搶得USB.3.0主端晶片商機。
智原策略長王國雍在去年第三季法說會上表示,今年第一季主端應用產品就會開始量產出貨,為公司貢獻營收。另外,像是創惟、旺玖、安國、群聯等IC設計公司也紛紛投入設備端(device)控制晶片的開發。
為了搶攻USB3.0記憶卡商機,去年工研院還特地找了鴻海、創見、威剛、華碩、典範等廠商,共同開發出全球第一片USB3.0薄型記憶卡。創見董事長束崇萬表示,這款薄型記憶卡不但可應用在隨身碟,還可使用在NB、PC及手機上,未來可望帶動台灣IT產業創造千億元商機。工研院資通所副組長王啟龍指出,這次鴻海也投入USB3.0連接器規格的開發,未來薄型記憶卡在量產後可望擁有成本優勢。
主機板龍頭華碩在今年CES展上,就展示了內建睿思科技USB 3.0主端控制晶片的主機板、NB。其他許多主機板與NB業者,也都採用NEC推出的控制晶片。惠普、宏碁與戴爾(Dell)等PC品牌大廠也預計在今年第二季前推出支援USB3.0介面的個人電腦。
外接式儲存應用打頭陣
儘管市場預估,USB3.0可望在五年內取代USB2.0,成為USB的主流傳輸介面,「但並非所有USB介面的產品都需要用到USB3.0的高速傳輸,」莫積良認為,今年只有需要用到影像處理,以及高容量的外接式儲存裝置,才是最迫切需要USB3.0的超高速傳輸技術。
他舉例,USB2.0目前實際傳輸速度大約只有每秒三十MB,但外接式硬碟的存取速度都在每秒七十MB至一百MB左右,固態硬碟(SSD)的存取速度甚至可達每秒二百MB以上,但目前多數的外接硬碟仍採用USB2.0做為傳輸標準,因此硬碟所具備的高速存取效能特性,並沒有完全發揮。「外接式儲存裝置將是今年USB3.0最主要的應用市場,」莫積良認為,USB3.0的應用將從外接式儲存裝置搶先引爆(包括外接式硬碟、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等),接下來才會逐步擴散至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手機等其他裝置。等到二○一一年時,英特爾正式推出支援USB3.0的南橋晶片後,USB3.0在PC的滲透率也將一舉飆升,屆時USB3.0商機可望全面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