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核中心是政府單位,看來還是避重就親不值得信任,護照應該是改版後把舊版的報廢浪費公帑10多億,正常人應該都會用完舊版再用新版吧,所以我說台灣很多不正常的人,最糟糕的是他們入侵廟堂已久,人民還不自知或裝睡
查核中心好了啦別洗了
還是護照夠不夠的問題。昨天發現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寫了兩篇文,其中一篇討論到數量問題,除了釐清查核中心的論點,也更正一下我之前數字的一些錯誤。
查核中心這篇查核文,查核的是「網傳「辦護照要快!10月以後沒辦法印護照」、「外交部去年早就決標印製180萬本護照,現在卻把護照數量不足的責任推給預算刪減」?」網傳結論是這說法是錯的,查核中心認為「10月以後護照申辦無虞。決標印製量不等於全年需求量。」
對於是不可能會沒護照可用,查核中心認為安全存糧確實可能不夠,不過問題不是無法解決,還是可以動用二備來印製,而且過去就有相同作法。不過,在數字的使用上,查核中心出現了一些問題。
和我之前的做法一樣,查核中心羅列出過去護照核發量和空白護照採購量。在核發數量上,因為是公開的詳細數字,所以基本和我列出的數字是一致的。但問題出在「空白護照採購量」,和我之前列的落差很大。
發生落差的包括107年、108年和111年。會產生誤差的原因,是查核中心在計算時,除了完全沒有計入第一代晶片護照的採購量,也漏掉了55萬本來是106年採購但印錯、108年又重新印製的新版護照。不過,即使以查核中心列出的護照採購數字,如果沒有銷毀,到了2020年底也應該有148.5萬本的庫存。
但在解釋庫存數量時,查核中心不知是不小心還是故意,竟然忽略了這個關鍵點。在舉歷年印製數量、核發數量落差時,他舉了101、103、104、108、112年,幾乎都是「核發量多於印製量」的。但「印製量遠高於核發量」的107年、109年、110年、111年,卻被他跳過。背後的用意,顯然就是要製造「相加相減後沒多少庫存」的假象。
只是這樣的刻意行為,騙不了內行人。即便全部用查核中心的數字,107到109年也會剩餘148.5萬本。如果把他漏掉的數字加上去後,如果只計二代晶片護照印製量,那麼將會剩餘204萬本;如果計入一代護照印製量,將會剩餘高達360萬本。
為什麼要特別把標案名稱列出來?因為很明顯,110年改版後的護照採購標案,和之前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坐實之前我說的,所謂護照不夠,很可能是因為封皮改版、107到109年多印的全部報廢之故。而報廢的數量,大約介於204萬到360萬本之間,浪費的金額就是11億到19億之間。
不過這邊我也要更正我之前列的數字。先前製表,107年我計算的印製量是438萬本,落差來自一方面90萬本一代晶片護照在政府採購網上出現了兩次,我重複計算了一個90萬本;還有我也漏算了55萬本的二代晶片護照。在重新計算後,大約有20多萬本的落差。
近期留言